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中山抓住组团产业需求 打招商引智精准牌

中山正式实施组团战略后的第一个“3·28”,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暨“中山人才节”在中山市博览中心如期开幕,揭开了今年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的帷幕。这场洽谈会分组团、镇区设置丰富的分会场活动,在活动形式的创新中,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的“组团思路”日趋明确。

南部组团创新创业项目路演会暨坦洲镇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选手在回答评委的提问。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相比往年,中山今年的“3·28”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从市级层面回归“组团”,以组团定位为出发点,以组团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各镇区的招商、引智工作走精准化路线,取得新的成果,获得新的经验。

统筹:何伟楠

采写:何伟楠 孙嘉琳 罗丽娟 伍杰 郭冬冬 雷海泉

1 对接国际项目探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3月28日,2018年中山智能制造暨国际产业合作对接会在中山市东区盛景尚峰举办。近50家以色列及欧美企业和国内80多家企业参会,行业涉及健康医疗、大数据、工业4.0等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领域。

会上,以色列国际合作事务总监兼希伯来大学科创中心主任Itay Friedjung表示,以色列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项目多,仅他所在的希伯来大学就出过9名诺贝尔奖得主,但以色列的市场需求及资源有限,当地企业希望能在中国寻求更多市场,密切中以企业的经济合作关系。

一年一度的“3·28”洽谈会,正在为中山企业和国际项目搭起对接的桥梁,实力企业的优质项目越来越多地从海外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走进中山。这场盛会带来的变化不仅是加速资源要素的流动,助力中外企业合作共赢,更进一步地,它正在将流入中山的创新要素有序重组,铺设中山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中山市商务局局长林伟强表示,“以色列在生物医药、精密制造、互联网应用等方面技术领先,中山目前迫切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尤其在产品智能、制造自动化、工业4.0等方面需要新的商业模式,寻求新的技术,希望通过更多这样的国际产业对接会促进中山与国际前沿技术对接。”

将目光转向镇区,更加区域化的产业发展研讨和项目对接行动也在密集进行。3月29日,海归创业春季峰会暨生物医药创新研讨会在翠亨新区火热开场,市委常委,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侯奕斌出席会议。峰会由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中山学院主办,集聚了一批生物医药行业的著名专家、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资本运营团队等海内外高端人才,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前沿科研成果展开分享与讨论,将产业最新科研成果带到中山。

会上发布了最新行业信息、探讨行业发展战略,还促成重大项目平台在中山落户以及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在中山“露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中山市政府达成共识,将在翠亨新区加快推进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中科院中山新药创制产业园)的落地建设,共同打造上海药物所华南分所、国科大药学院、产业化服务平台、研发型企业孵化基地、新药创投基金。

会上,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陈填烽,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韩楠林,分别对纳米药物的生物医药开发、复合材料防护和外骨骼及3D打印牙齿两个创新项目进行路演。

2 高规格“双创”大赛为组团增创新活力

3月30日,两场规格空前的创新创业项目路演会分别在横栏、坦洲举行,它们不再局限于单个镇区,而是将覆盖范围扩大至西北组团、南部组团。

在“智聚中山,筑梦新城”——西北组团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路演会上,从前期15个预演项目中脱颖而出的5个创新项目再次展开激烈的比拼路演,最终诞生了“最具创新价值奖”和“最具投资价值奖”。

中山市西北组团产业基础雄厚,形成了横栏新型照明灯饰、小榄五金、古镇灯饰、南头家电、东风小家电、东升办公家具、阜沙精细化工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是中山工业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组团充分利用规模优势、集群优势、企业优势,加快建设市级产业平台和特色小镇,推动优质项目落户。西北组团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路演会将进一步拓宽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育渠道,激发人才工作的动力和活力,为组团产业升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南部组团的大赛进行得同样激烈。最终,刘十一创业团队带来的“可收放旋翼式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项目从72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夺得大赛冠军。刘十一介绍,广为人知的多旋翼无人机因为飞行阻力大、耗电快,直线飞行距离一般不超过10公里,而固定翼无人机虽然续航旅程长,但对起飞降落有场地要求。他们的团队结合多旋翼无人机和固定翼无人机的结构优势,克服上述短板,成功研制出一种新的无人机。

“在起飞和降落阶段采用多旋翼,巡航时把旋翼完全收到机腹里,在飞行阻力上比多旋翼机减少3—4倍,可以飞行250公里。”刘十一透露,项目已经落地坦洲,创业团队开始建厂房,计划今年内产出首批100台飞机。

与往届比赛相比,南部组团的“双创”大赛今年迎来新的升级,首次增设大学组,引入中山、珠海8所高校大学生的项目参赛,并首次从美国、以色列等国引入科技含量较高的初创型国际企业优质项目参赛。许多参赛项目涉及“互联网+”、大数据、云智能、区块链、自行车共享租赁、无人机等热门领域,不仅有与南部组团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有较密切关联的精密塑胶齿轮箱、盘式无铁芯发电机、全自动移液吸头分装机器人等项目,还有极具组团本土特色的三乡木偶戏茶馆、三乡茶果销售平台、创新三体游艇等创新项目。

举办高规格的创新创业大赛正在将人才和创新项目两个最重要的创新要素带到中山组团式发展战略中,并产生奇妙的效果。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在组团内形成“鲶鱼效应”,激励企业创新转型,激活本地产业生态,形成推动产业升级“四两拨千斤”的撬动力。

3 搭建辐射多镇区的服务平台留住人才

除了完善的产业生态,对人才最具吸引力的莫过于健全的人才服务体系。

今年东北组团继续探索引智留才的新举措。3月30日下午,以“新时代、新跨越”为主题的东北组团人才节高端研讨会在中山市技师学院北校区举行。研讨会邀请中山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吴能全教授作“粤港澳湾区时代识别人才与培育人才的路径”主题演讲。

东北组团由黄圃和三角、民众三镇区组成,地域面积占全市16%,常住人口占12%,生产总值占10%。在地理位置上,其与广州、佛山毗邻,与深圳隔海相望,是连接南沙、前海自贸片区等国家平台的战略节点,也是接受广佛深等地产业辐射的重要承载区。在研讨会中,人才代表、求才用才机构、人力资源专家一起为东北组团招才引智出谋划策。

“下一步,黄圃将大力实施‘党建+人才’计划和人才强镇战略,完善与人才引进相应的入户、住房、子女就学等激励措施和配套服务,进一步健全人才服务体系,重点引进与黄圃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紧缺适用型人才,发挥好人才‘黄金政策’的‘黄金效应’。”黄圃镇委书记黄顺欢认为,东北部组团三个镇区位优势明显,但要成为中山承接南沙、深圳、佛山产业扩张性转移的重大平台,成为中山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当中,培育引进人才必不可少。

研讨会上,吴能全为企业吸引人才“支招”。他认为,学习型组织很重要,要在企业内办“大学”,选拔优秀员工并加以培养。“企业要壮大,首先要留住优秀人才,要提供人才喜欢的环境,尤其要搞好软环境,要完善配套。”吴能全建议,东北组团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该注重教育、医疗等软实力的增长。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小娟表示,希望东北部组团充分发挥组团发展优势,加快完善区域人才合作共享机制,积极开展招才引智活动,搭建辐射三镇的人才服务平台,努力形成政策制度均衡、产业发展协同、创新要素流动、人才良性互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人才发展新格局,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平台。要优化人才服务“软环境”,解决好人才普遍关心的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做好保姆式贴身服务,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氛围。

东北组团的人才节高端研讨会为组团发展格局下的全市招才引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搭建覆盖组团产业架构、辐射多镇区的人才服务平台,才能够打造高素质人才的创业栖息之地。

■延伸

创新用工模式

可助力

制造业转型

面对越来越紧张的人力供给、越来越高的人力成本,“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不时困扰着珠三角广大制造企业。除了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化改造,制造业的用工问题还有什么解决之道?

在3月29日举行的2018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系列活动之“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内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领域的专家齐聚东区盛景尚峰,纵论“制造外包之美”。

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部主任李江涛教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争议研究室主任李天国博士,英格玛人力资源集团研究与发展中心总监刘肖鲁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李江涛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制造业用工模式改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未来3至5年中国将再次迎来制造业的“春天”,中山作为珠三角乃至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从用工模式到产业发展都需要进行高质量的整合。李天国强调,企业灵活用工、主辅分离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原有的劳务派遣等方式受到法律规制,促使用工模式的变化,出现服务外包的新模式。刘肖鲁则从制造外包的实例出发,向与会企业家和人力资源专业人士介绍目前国内服务外包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成果。

东区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郭卫华表示,东区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近年涌现一批如汉普人力资源集团等新兴现代服务业企业,为产业发展尤其是人力资源服务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作出良好示范。

“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论坛,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性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借助各位专家的智慧研讨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问题,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与各行各业密切交流、扩大合作,共同探索更合规、更有价值的用工创新模式,帮助中山及周边城市企业降低成本、转型升级。”他说。

本次论坛由中山市政府东区办事处、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共吸引中山及周边城市百余家企业、近400人参与。